和学生去扫墓,走过一座桥时,学生对竖立在桥头的一个标志牌发生了兴趣。“3t,3t”,有学生这样说。“不是3t,是……”马上有人反驳,可是又说不出什么来。
“t是用来表示‘吨’的一个符号。”我解释着,“‘3t’就是‘3吨’,看到‘3吨’外面的一个红色圆圈了吗?那是红色警告,提醒大家过桥时的重量最多不能超过3吨。”
“超过就有危险了。”快嘴的小海说。
“1吨有多重?”孩子们不依不饶,继续发问。
“想了解这个知识嘛,”我故意说,“现在还是秘密,不过,你们可以到书上去找相关内容,我们马上就要学习啦,就在数学书上的第47页。”
昨天正在备这一课,下星期准备教学这个内容呢,想不到现在就提前渗透教育了。记得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确实,生活处处有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每个机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享受教育。这样,学习,才不会成为孩子无奈的桎梏。
还记得小时侯,每到春天来临,总能听到“春游”这个词,可是学校从来没有组织过这样的活动,而且,那时,听到的都是我们地区的方言音调,“春游”说起来的音很像“称油”。我总是不明白,“称油”有什么希奇的,不就是用杆秤称一下油嘛。现在说起来像笑话,可是有谁知道,我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春游”。
现在的孩子,学习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这不,谁能想到,不经意间在桥头就碰到了一个学习上的知识点呢?我相信,到了下个星期真正学习《吨的认识》这个内容时,孩子们一定不会忘记桥头的这个“3t”。当然,忘记了也没关系,我会让他们想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