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案例群”这个名字,大约是在一年前,学校教科室周主任给我们课题组成员布置了一个作业: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学习撰写一个案例群。记得当时,大家都在相互询问:什么叫案例群?怎么写?后来,教科室下发了两份案例群学习材料:《与生活同构 让美术活动拓展》和《趣味数学呼唤“教学做”》。反复学习了几遍,模糊中似乎了解了关于案例群的框架结构,也尝试写了一个案例群。虽然学着写了,但是自己心中对于“案例群”始终存有疑惑。
今年,一开学,在学校的第一次教科研会议上,周主任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基于案例群的研究——“十一五”教科研方式的区域推进》。这本书是我们区教育局主编的,封面淡雅,散发出淡淡的书香。打开目录,看到里面收录了区里各校老师写的一些优秀的案例群。静下心来,学习了这些案例群,我恍然大悟:原来案例群是这样的呀!
案例群的形式可以有各种类型。记得第一次学习案例群《与生活同构 让美术活动拓展》和《趣味数学呼唤“教学做”》时,因为两份都是幼儿园老师写的,当时,对于他们的具体研究内容不了解,我只是凭材料和学习体会大致感觉到,案例群由几个原生态的案例和案例解读构成,这几个案例的内容都围绕一个教学的主题展开。如今,阅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案例群确实由一个个案例串缀起来,但是串缀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与生活同构 让美术活动拓展》属于一线串珠式,所谓一线串珠,就是围绕着研究者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条主线,由在较长时间内发生的相对连续的几个故事及解读组成,就好像一场多幕剧。而《趣味数学呼唤“教学做”》,通过对比分析,我想它应该属于层次递进式,因为它是围绕数学教学过程,以“做”中获知、“做”中得法、“做”中长能所展开的一系列数学教学活动,三个板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除了以上两种表现方式,该书还向我们介绍了典型列举式和对比映衬式,每种类型都精选了四五个案例群供大家参考和阅读。阅读着一个个来自实践过程中的鲜活的案例群,仿佛在和一个个有着鲜明特点的老师对话。我想,这也正是编者的意愿吧,正像编者在书中所说:“这样多种研究思路的彰显,为广大教师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多向思维的样例,也为研究方式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案例群的内容更可以丰富多彩。书中的31个案例群,每一个都蕴含着老师教育的经验和智慧。从学段来看,它们不仅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还涵盖了幼儿园和高中阶段;从学科来看,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还有美术、历史、科学、体育、音乐等;从内容来看,更是丰富多彩,有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有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表现力,有的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有的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理想教育等,也有的谈教师的培养、家长的素质。书中详实的案例、丰厚的内容、独到的解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案例群风采。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章前都设立了“导读”。导读给了我们读者一种提示,一种引领,一种遐想。衷心感谢此书的编委,为我们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行走方式。从书中选编的来自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案例群中,我们看到了身边老师的研究状态,从而让我们有了亲历教育研究的信心和勇气。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生命常青”,《基于案例群的研究——“十一五”教科研方式的区域推进》为我们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在教育实践的总结、概括与提炼上有了明确的方向,促使我们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去看待教育教学,并有的放矢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阅读着《基于案例群的研究——“十一五”教科研方式的区域推进》,走近一个个案例群,我就如一个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敞开心扉外出踏青的游人一般,沉浸在案例群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中,不知疲倦,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