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自己第一次执教新课程五年级的教材。虽然学生还是那个学生,但是,因为不熟悉教材,对自己来说,是有点难度。
第一单元是“认识负数”。备课时,正好看到《小学数学教师》第7-8期上刊登有一篇《“负数”教学的重构:数学史的视角》,里面详细阐述了负数教学的一个案例及执教前后的有关思考。
对于负数怎么教,文章特别提到:要注意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寻求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由具体直观的教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逐步提升的历史顺序;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知障碍。
文章提供了一个案例,设计得层次分明,运用了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来说明负数的存在。于是,我执教本课时参考了这个案例。课堂上,我根据乘车过程中“上下车的人数”引入,引导探究,而把书本上的例题作为进一步巩固的内容。这样,一课下来,书上练习当堂完成,正确也比较高,感觉比较顺畅,学生也觉得“负数很简单”。
问题出在家庭作业上。如填空题:“+2”是( )数,读作( );再如零下3℃记作( );-7℃表示( )。看似很简单的题目,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填才好。
还有,让学生在温度计上表示相应的温度,如“-11℃”,一些学生表示成了“-9℃”。
重新读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发现,自己在两个方面忽视了。第一,关于读温度计。本课主要是在天气预报的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中引出的负数。教会学生读温度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课前,自己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读温度计应该不成问题,所以教学中只是简单介绍看温度计的方法。然而,以为不是问题的“看温度计”恰恰是学生中存在的大问题。一些学生搞不清怎么读,自然就不会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正确的温度。第二,关于负数的意义、写法和读法的区别。课堂上,针对某一个问题,学生都能清楚地读出一个负数,也知道那个负数表示什么意思。可是,临到作业时,学生搞不清什么时候是填“数”,什么时候是填“数的意义”。我觉得应该在板书中清晰表示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怎样来读写数,一个数表示什么意义。
看来,参考的不一定是自己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