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用处大
练习册上第3页有这样一道题:“气象部门测定,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下降5度,现在地面气温是15度,那么4千米高空的气温是( )。”
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做着。我一一看了看,全班45人只有5人写出了正确答案。答案五花八门。20度,35度,-20度等。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在我预先备课的时候,我就特地给这题作了记号,准备把它拿出来讨论。
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明了,学生能够明白上升4千米,是下降20度。可是,他们不知道“地面温度15度”和“下降的20度”怎么样连起来思考。
我觉得这个题目比较难讲。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要求只要理解负数的含义,并不要求计算。可是,这道题实际上涉及到了负数的计算。我悄悄地问过学生,正确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有的说是倒过来减的。
讲评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示意图。学生看了图能比较容易地理解:随着高度在1千米1千米的增加,气温在5度5度的下降。
很多时候,数学课上的示意图比老师讲解更管用。
动手动脑的实践课
第一单元就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面积是多少》。我看内容,好像与第二单元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联系比较密切。
数学实践活动课从来就是学生喜欢上的内容之一。这节课也不例外。一开始的“分一分,数一数”,学生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做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时,甚至有学生想到了把上面的5个小正方形移到左下面的空地方,缺了一格,还当它是一个大长方形,然后根据14×6=84(平方厘米)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得出84-1=83(平方厘米)。
学生的智慧为第二次活动“移一移,数一数”打下了基础。在第二次的移一移活动中,学生很快就想到了把复杂的图形通过移一移转化成长方形,然后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
比较难的是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按照要求,学生也理解了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来得出近似结果。问题是,在数不满整格的格子时,总有学生数错。计算池塘和银杏叶的面积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后来的“估一估,算一算”,也就是计算“树叶的面积”和“自己手掌的面积”都没有时间完成,只能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倒是兴致勃勃,拿着自己准备的不同的树叶描描,数数,算算。在描自己的手掌面积时,尽管书本上有个样图,可是,还是有学生把五指叉开了描,结果多出来很多不满整格的格子。于是,在批阅的时候,我把他们叫来,让他们和书本上的方法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比较合适?
这样的实践活动课,课本内容很是丰富多彩。可是,往往在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时间有点难于控制。如果为了赶时间,学生的操作活动往往不能尽兴。
总觉得有点难两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今天,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昨天活动课上移一移的基础,加上教材的三个循序渐进的例题,学生学习起来的效果比较好。课前,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几个平行四边形都剪下来了,课上,操作,填表,讨论都很顺利。三个讨论题的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练一练的过程中,我把最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条件稍微改了一下,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分别是24厘米和16厘米,其中一条高是14厘米。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必须是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