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效应
我班学生太活跃了。上课好动的学生特多。几乎每个老师都怕上这个班的课。为此,班主任许老师想了好多办法。
昨天上教研课,有老师来听课,孩子们很自觉,专心。
今天一上课,我就回顾了昨天的上课情况,并把老师们的听课意见告诉孩子们:“昨天听课老师看了我班同学的课堂情况,都觉得同学们特聪明,思维特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乘法分配律是我们小学阶段最难理解的一个规律,但是大家的学习效果很好。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种好的学习状态继续发扬,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示到每一堂课上,那么,每个老师都会喜欢到我们班来为大家上课。问题是我们自己有没有信心? ”
“有!”孩子们不仅响亮地回答,而且一个个坐得特精神。
接下去,我就开始了这堂课的教学。
我发觉,这堂课上得特轻松。因为我不用老提醒这个注意,提醒那个注意,学生能自觉参与学习,积极性很高,当堂作业反馈正确率明显高了。
看来,学生还是需要老师多正面激励的。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课上,学生分别汇报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轮到小诚说时,他还是围绕课始情境中的问题,说了很多,说得很快。好不容易等他停下,我随即问大家:“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学生一致摇头。于是,我说:“看来小诚还停留在商店里帮老师购物,到现在还没有走出商店呢。“大家都善意地笑了。于是,我让他继续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在最后的质疑环节,我问大家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什么问题想问时,小诚又要求发言。于是,他站起来就说:“刚才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是想说,65乘5加45乘5,……”他又绕回去了,我没有办法,只好打断他说:“这个购物的问题如果你还想继续讨论,我们下课了单独交流,好不好?”
小诚坐下了,一会儿下课了,因为学生要放学了,我们也要讲评课了。所以,我也没有再和小诚交流。
今天,一早到校,我请他来继续昨天没说完的话,他说:“我的意思是,前面的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我说:“意思那么简单,你昨天怎么说了那么多话还说不清呢。还有,我们已经在探讨规律了,你说的只是一个例子,应该把那么多例子中共同的特点归纳出来,是不是?”
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那么,现在你知道乘法分配律了吗?”我问。
“恩。”
其实,我一直在想,当时在课上,我这样对待小诚的做法是不是错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我耐心地听他讲完,或者提醒他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
还有,这样做,关注了他一个人,对全班其他同学来说,是不是公平呢?
当时马上要下课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教学任务完不成又怎么办?假如每次都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又如何保证呢?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和保障学生学习的权利,看来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