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努力提高作业的实效
[ 2010-4-16 10:31:00 | By: 一苇 ]
 


努力提高作业的实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后记2

作业,不仅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工具,它还是一种有效的载体。通过作业这种载体,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作业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教学中,我尝试丰富作业的内涵,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是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在课前,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一、策略回顾:

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有什么作用?

二、预习P71-72

1、例1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

    2、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我的尝试。

计算:1/2+1/4+1/8+1/16     用转化的策略如何计算?

四、我的收获、我的问题。

设计这样的作业,旨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让自己对数学学习“有备而来”,课堂上,我把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引入课内,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充分交流,相互分享,并提升新的认识。这样做,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践证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够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获得,也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是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在作业中,学生的错误在所难免。教材第74页有这样一道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见下图)。

 

课上,学生独立思考写分数。在教学巡视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填了9/16。在课堂汇报时,居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数。针对错误的分数,我一个一个让学生上台指着图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特别是针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比直角边长”这一观点,用手中的教鞭直接在屏幕上定点旋转,让学生发现其长边确实超过3。最后,结合对学生错误答案的矫正,把学生带往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得出正确的分数5/8。我想,学生的错误正是暴露了学生的认知症结,也是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正确探索的好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不是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方法上求真求实,引导学生感悟正确的转化方法,把错误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从而品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总之,作业是学生的作业,“除了学生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们”。作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把握每一次数学作业,努力提高作业实效。这样,作业就不会是学生眼中的累赘,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 标签:数学教学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