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言说和他相遇的那一刹那的那份欣喜。在书架的一角,在大部大部厚重书本的排列阵营里,他的身体显得那么单薄。抽出来,几十页的纸张捧在手里,在如今动辄几百上千页的世界里,甚至感觉不到他的份量。朴素的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很小,译者的名字很淡,反倒是封面顶端那丛书的标志——一簇小小的红红的活跃的“天火”格外醒目和亮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是普罗米修斯取来的“天火”呢。
爱:是一种磨练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来聚起来。
他舂打你使你赤裸。
他筛分你使你脱去皮壳。
他碾磨你直至洁白。
他揉搓你直至柔顺;
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
先知把爱比喻成打谷的过程。由“稻粟”到“圣饼”,期间必须经历摔打、筛分、碾磨、揉搓等艰苦辛酸的历程。是啊,爱的征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无法预知,前面是“艰难陡峻”,还是痛苦伤心,但是,为了爱,你选择的是追随,而且心甘情愿。倘若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那就不是爱。真正的爱,“不据有,也不被据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爱逐渐由激情变为平和,然而却能焕发出更加独特的光彩,如“圣饼”般的纯粹。这令我想起不久前在一家小店午餐时见到的一幕: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人,相互牵手,走进店里,女的替爱人要了一小瓶酒,男的要了一碗爱人爱吃的三鲜面,菜很简单,一小盘白宰鸡,一碟豆干。在吃的过程中,男的还不时夹块鸡肉到爱人的碗中,两人轻声絮叨,其乐融融,这样一种温馨的情景,令人羡慕,为之感动。“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经历过时间与情感的考验,“爱在爱中满足了”,原来是如此简单。
婚姻:有间隙的合一
婚姻是什么?在忙忙碌碌的快餐时代,现代人似乎不屑去思考这个问题,合得来便成了一家,感觉不如意一纸协议便分离。以前只在电视上小说里见过的太多的离合如今都在生活中一一演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多少人,坚守住了“永远合一”,甚至在生死两隔、天人永绝时依然“也要合一”呢?只是,这“合一”,先知说,“要有间隙”:
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
彼此相爱,你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河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
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彼此递赠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
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
在琴上的那些弦子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当年这句对婚姻的评价确实经典。但是,城里的人为什么会想出来呢?也许有人厌烦了城里的风景,也许有人根本就没有来得及仔细观察品味城里的美妙。如果,用纪伯伦的话来说,那一定是没有做到“有间隙的合一”。有时,太浓太多的亲密无间反而带来更多的深深的伤害与失望。当无数的伤痛累积,失望叠加,随之而来的便是绝望,若心生绝望,任凭是谁都无法挽回了。婚姻相处,是一门奇妙的艺术,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处在婚姻里的人们,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
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
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两旁,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
所以,不妨提醒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空间。处在婚姻中的人们,有时我们可能幸福得流泪,有时我们也可能悲伤得哭泣。这就是生活。不要怕,给自己一个足够的空间,像山那样,永远有温柔的线条;像河那样,永远有活泼的流水;像田野那样,永远有希望的收获。这样,心灵会更明朗,心境会更开阔,内心也就不会被蒙蔽,这样, 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