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源泉和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幸福人生奠基》)
读着这段充满着教育智慧的话语,感受着肖老师对基础教育的热爱与呐喊,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敞亮和丰富起来,一度困绕于自己的阴霾也慢慢地随之散去。
这段时间,忙着期终复习。每天不是组织学生练习,就是讲评学生的练习,或者批改练习。周而复始,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信心都在无休止的练习中一点点消磨。师生都在盼着这样的日子早点告一段落。
收到一条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近阶段复习过程中,学生大脑中知识储存较混乱,请家长星期天务必督促孩子做好整理工作。以便期终考试得高分。”当时,看了忍不住笑了,随即心情便沉重起来。复习时间一长,照理说知识脉络该是越来越分明,知识掌握越来越清晰,怎么会“储存混乱”?能够想见,孩子在学校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压力该是多么大。
教育要带给孩子希望、力量、光明、善良,为孩子的幸福奠基。那么,在日常的琐碎的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做到了吗?特别是在临近期末这个阶段,我们往往着眼于孩子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着眼于一张张雷同的复习试卷,从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的需要,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承受能力和心理压力。这样的学习,哪里还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深层次情感体验”可言?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复习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梳理、整合、巩固、提高、发展的有利时间和空间;对老师来说,是帮助学生在经历一次次智力挑战后获得智力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好时机,也是帮助学生充满对学习、对自我、对生活的自信的好时机。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教师就不仅是对学生的考试负责,对学生的眼前负责,更是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这个,看来是我该好好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