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而不见”
前段时间,学生学习了“平行和相交”,其中“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是本单元操作的重点。课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都一个个到老师处过关操作画图,看起来似乎掌握得还不错。
练习册上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图上画了一个三角形ABC,要求过A点画出BC边上的平行线和垂线。”看学生的作业,错误百出:所画的直线该平行的不平行,该垂直的也不垂直,一看就知道没有使用工具按规范操作;有的画的是别的边上的垂线和平行线。研究学生错误的原因,看来学生被这个三角形迷惑住了,没有抓住题目的要点。
讲评作业时,我跟学生说,有时候我们看见了一样东西却只当没看见,这用你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来说叫“视而不见”。在数学学习上,大家就得有这种“视而不见”的本领。
学生明显地有了奇怪的不解的表情。于是我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要求,并在图上标出来:点A,边BC。我提醒学生:在这道题目中,AB和AC这两条边实际上没有起到作用,那么,不妨把它擦掉。我边说边擦去了两边。可是,练习册上是不能擦掉的,怎么办?那就要有这种“视而不见”的本领。我又轻轻地画上了刚擦去的两边。
于是,学生明白了,这道题目实际上就变成了“过点A画出BC边上的平行线和垂线”,弄清楚了要求,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黄金搭档”
这个星期学生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两个运算律。因为需要简便计算,对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要求相对也较高。于是,相应地,我有针对性地在每课前都进行口算训练,例如35×2,25×4, 125×8,12×5等。这样,在真正参与运算过程中,学生慢慢地也能提高计算的技巧和速度了。
所有口算题目中,因为25×4=100,125×8=1000这两题在运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我对学生说,25和4,125和8,好比是“黄金搭档”,使用起来效果特别好。学生都笑了。通过计算,学生也觉得确实简便。
比如:
25×24=25×4×6=100×6=600;
25×32×125=(25×4)×(8×125)=100×1000=100000。
类似的“黄金搭档”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避免了简便计算中的随意性,而努力地选择计算方法最优化。
比如,还是上述的题目:
25×24=25×3×8=75×8=600;
25×24=25×8×3=200×3=600;
25×24=25×6×4=150×4=600;
25×24=24×5×5=120×5=600;
……
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感觉最简便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