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感悟“道”之美妙 
[ 2007-7-13 20:10:00 | By: 一苇 ]
 

只知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些警言名句,却从来不去考证出自哪里。

几年前去三清山旅行,听导游介绍三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自己对宗教文化一无所知,如今能回味起来的只有山清山云雾缭绕的美景。

今年上半年去过一趟茅山,看到那里有一尊高大的老子铜像。“道、德、仙、寿”被塑成大大的烫金字刻在寺院的墙壁。“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更是在景区随处可见。这些蕴含着玄妙哲理的语言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开始翻阅被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的《老子》。

《老子》全篇八十一章,洋洋五千言,读来竟无古语的难解艰涩,更多的感觉是琅琅上口。不信,试读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一章)。类似如歌的节奏如诗的韵味的语言比比皆是。细品之,更觉其简约的文字背后所含的意境是那样的深远绵绵。

当读到文中的一些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词句时,恍若不经意见遇到老朋友一般,有一种“原来你在这里”的欣喜之感,亲切之感。

“天长地久。”(第七章)老子发现了天地长久的奥秘。现在,人们受到了启发,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于友谊、爱情、家庭、国家等各个方面。

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的哲理。在书中,老子不止一次地来赞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天下之至柔”(第四十三章)“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知能胜。”(第七十八章)他以水的谦和柔弱,与世无争,以“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来阐释道的哲学意义,令人遐思。

“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集中地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无为,是真的无所作为吗?当然不是,我想,无非是顺应自然罢。比如,治理国家,“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必须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重,若朝令夕改,国家哪能安定?比如,管理学校,一切以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作为出发点才是根本。无为而治,其实最能体现的是管理者的人本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一切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而这矛盾的两面能相互转化。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原理,老子领悟得透彻,讲起来娓娓是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所以,老子主张要防患于未然,在矛盾还未变大,事情还比较容易的时候去化解矛盾,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第六十三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六十四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第二十七章)为人处世能做到这样,那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了。而生活中,谁能如此?做不到也没关系啊,那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相比而言,老子欣赏的是那种大智若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五十六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第七十一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五十八章)

正因为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人们在为人、处世、治国(家庭、学校、企业)等各方面都有启发,所以也是流传至今的原因吧。老子以“无为”,欲达无所不为,天长地久;以“不争”笑对人生,淡然处世。这是其作为一位哲人的真正情怀吧。

 

 
 
 
Re:感悟“道”之美妙
[ 2007-7-17 20:01:00 | By: yanran ]
 
yanran苇苇在读《老子》呀,真不错哦~~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感悟“道”之美妙
[ 2007-7-17 0:21:00 | By: EE45911186 ]
 
EE45911186kaiyanjie
[b]以下为b
 
 
 
Re:感悟“道”之美妙
[ 2007-7-14 21:50:00 | By: wing ]
 
wing“道家”“佛家”“儒家”三大古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