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扬州印象 
[ 2007-2-9 19:35:00 | By: 一苇 ]
 

没到过扬州前,对扬州的印象仅来自于古人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于是一直神往,阳春三月,在瘦西湖畔,到廿四桥边,看琼花盛开,柳絮飞扬,那是多么浪漫的情景啊。

这次,有幸来到扬州。虽然不是在春花烂漫的三月,但是正好是立春节气,天空晴朗,阳光温暖,一点也没有早春料峭的感觉。我们本来都是冲着瘦西湖慕名而去。然而,导游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并不是瘦西湖,而是何园。在导游的讲解中,我听出了作为扬州人的她对家乡历史人文的自豪与骄傲。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主人何芷舠是清朝的道台,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占地共14000余平方米。我们到达何园时已经傍晚,所以游客并不多,园中假山林立,贴墙而筑磅礴连绵;亭台楼阁,长廊蜿蜒,参差有致。园中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梅花、桂花、白皮松,牡丹、芍药和红枫,梧桐、古槐、广玉兰,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读书楼,这是园主人的大公子何声灏当年读书的地方。墙上悬挂着何家的“读书写字之规”。里面详细阐述了读书治学之三部曲“敬、习、思”:读书学习能不能有成,首先要看有没有“敬”——从主观意识上崇尚学识,热爱学问;其次要看能不能“习”——读书以百遍为度反复咀嚼,烂熟于心;再次是会不会“思”——研穷潜思参明义理,才能把知识学问化为自己的东西。可以说,此规训涵盖了治学的内涵,读来颇受益。导游说,这儿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让青少年来此感悟读书之要义,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策略。

走出何园,回首望去,只见何园门外的墙上,“晚清第一名园”几个遒劲的大字赫然在目,看道路两旁的建筑,也并无高楼大厦。据导游介绍,扬州主要向西发展,而老城区主要还是以维持原貌为主。也真是有了这样的决策,何园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吧。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瘦西湖。早春的瘦西湖一如沉睡中的美少女,虽因季节关系,未能欣赏到珠帘十里卷春风的舒展美景,却另有一番韵致。走在湖畔的石板路上,聆听着导游的讲解与指点,思绪飘入一个个特别的意境,眼前依稀浮现的是古代的繁华。五亭桥的秀美,白塔的雄伟,廿四桥的浪漫……,典雅的自然风韵与丰富的人文景观在瘦西湖被巧妙地融于一体。怪不得,古今中外文人宾客纷至沓来,今日一见,瘦西湖确实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我们还游览了颇负盛名的“个园”。“个园”的名字很特别,原来,“个园”主人“性爱竹”,因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所以得名。个园中多竹石,竹影摇曳,怪石嶙峋,穿梭于四季假山,我们深深折服于园主的独具一格和别具匠心。

"扬州以名园胜"“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真的是名不虚传。行走在扬州城宽阔的街道上,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历史的见证:古银杏,灯塔楼……扬州就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令人遐想无穷。如今,这颗明珠正以更美妙的姿态展现于世人眼前。

 
 
 
Re:扬州印象
[ 2007-2-11 13:39:00 | By: lcd616 ]
 
lcd616
[b]以下引用aa(游客)在20
 
 
 
Re:扬州印象
[ 2007-2-10 21:49:00 | By: aa(游客) ]
 
aa(游客)游了一趟,你怎么能记得这么多文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