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元的教学即将结束,练习状况令人担忧。
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些特殊。因为本学期时间比较短,所以在上个学期末,教研组统一进度,把本单元的部分内容提前到上个学期,主要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以及“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两个内容,也即例1和例5、6的内容。记得上个学期末教学时,学生刚刚学过分数问题以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觉得教学效果不错,学生的正确率也比较高。这给了第一次教学六年级新课程的我很大的信心。
没想到,这个学期一开学,纳税问题、利息问题、折扣问题结束后,我满怀信心的复习设计与教学思路全部被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打乱了。
我发现,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几乎没有了学习经验,学生出现的错误令我很惊讶。于是,我不得不调整了思路,再次把“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提出来重点复习指导。
我静下心来回想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原因大概有几个:第一,当时教学时,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刚刚学过,在百分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学生有了经验,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理解起来顺理成章,整个过程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第二,当时教学时,内容单一,结构组织相对独立,一课一个内容,一课一得。第三,因为当时教学时,还得兼顾复习,所以,新课教学当堂完成,所有练习当堂完成,课后也没有布置其他相关练习。练习的数量相对不足,整体的知识储备相对欠缺。第四,这个学期一开学,因为知道本学期比较短,时间紧,所以一开始就进入新课教学,没有系统地进行关于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复习整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一直都是零碎的,再加上一个寒假的时间,学生对一些知识确实已经遗忘了,有的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于是,在单元复习时,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了。
于是,我调整了复习的思路,把百分数的实际问题重新摆到了重要的教学位置上来。
一、突出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的量和与单位“1”的量相比较的量,寻找等量关系。
二、突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合理选择列式或解方程。
三、单元教材分析中讲到两点,一是不要求学生识别分数乘法与除法两类不同的问题,二是不必进行有关分率的联想训练,而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让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相衔接,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相差(相并)的等量关系来解题,便于学生理解。而对于少部分的学生来说,通过画图、观察,他们能够运用分率来找出其中的对应关系,他们觉得这样比较清楚简单。我没有在班中强调,只是在探究解题方法时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思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分析等量关系上再多做文章。因为一些学生往往弄不清楚,比如:获利40%,降价10%,降价再提价等等,对于这样的缩减句,学生理解不透彻,导致选择方法错误。
反思学生的学习,也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告诉我,单纯为了赶进度而教学反而得不偿失,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把握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