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二年级的练习课,内容:5的乘法口诀。
练习课该怎么上?谢老师运用书本上的练习内容和习题册上的练习,相互联系,较好地完成了本课任务,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已经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一开始,谢老师就组织检查学生的口诀背诵情况。“你准备怎么背?”连续抽查了三位学生,不管是横着背还是竖着背,学生背诵得都很熟练。接着,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口诀“对口令”、“你准备挑战谁?”“开火车计算”等形式进行基本练习,练习的面比较广,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练习效果可以看出,谢老师对学生乘法口诀这个内容训练很细致,学生掌握得也很扎实。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练习内容主要是运用乘法口诀通过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谢老师很重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书本上有这样一幅画:画了5串樱桃,每串2个。旁边还画了一个小豆荚,并用豆荚的口吻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需要学生列式计算。看似很简单的一道题,谢老师偏偏不怕麻烦,请看:
师(出示画面):看看豆荚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投影打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读问题。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吗?有几串樱桃,每串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
生:有5串樱桃,每串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
(连续让三个学生说说,全班学生齐说图意)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想5个2是几,二五一十。
一道图文题,谢老师强调了让学生“说一说”。这说一说的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图意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表意见的过程,还是学生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后面的几道练习题中,谢老师都要求学生按照“先理解画面上的意思,再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你能用几句话来说?”“你能用三句话来说一说吗?”“明明在思考什么问题?”
因为老师重视了培养学生“说一说”的能力,所以,虽然每道题目的问题情境都不相同,学生列出的算式运用的口诀也都各不相同。但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意识。在最后的综合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生活中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快提出了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四堆桃子,每堆5个,一共有多少个桃?”
“有四组猴子,每组2个,一共有多少个猴子?”
“有三排树,每排有3棵,一共有多少棵?”
我想,倘若谢老师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还怕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