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11 - 1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宝剑锋从磨砺出——读《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 
[ 2007-12-7 9:36:00 | By: 一苇 ]
 

 

曾经在老师的博客上看见她洋洋洒洒地用8000字写下了她参加的一次教研活动的经历,里面全程讲述了张兴华老师和他的名师团队之间的故事。虽然没有机会能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因了老师精彩的文字,这次特别的教研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在2007年第11期的《江苏教育》上,又有幸看到了题为《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的一组文章,介绍的就是那次教研活动为背景的故事,只不过作者是张兴华的一群弟子。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感受和笔墨回忆了和自己的老师在一起时的故事。徒弟写老师,很容易给人一种歌功颂德的感觉。但是,从张老师弟子们讲述的一个个朴素的故事中,从张老师自己的言行中,我们能够领略到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一名长者,一名学者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特质,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个教师成长过程中历练的种种艰苦与幸福。

“实践智慧是禀性、学识,精神、理念,思想、情感在特定情境中的喷射,是一个结果,是诸多素质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不是天生就有的。实践智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平时要学习、思考。”

    “学了之后要交流。心得交流不要读,有的人洋洋洒洒写了好多,照本宣科。这种不是心之得。你不要读,要讲,不能讲就不是交流。”“心里得到的才能讲出来,讲出来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心得,是心之得,纸上得是没用的。

老师的这些话,就像听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句句实在,温暖人心。

以前,我总是惊叹于张齐华老师课堂教学行云流水般的潇洒,佩服徐斌老师关于理想课堂的独特见解,欣赏华应龙、贲友林等老师独特的课堂教学设计,但是,从来不知道,原来他们都来自教育之乡——南通,他们都是张兴华老师的弟子。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磨砺的过程和勤奋刻苦的经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着更高的境界不知疲倦地加速追求,不断地“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停地进行着数学教学心理的研究,追寻着数学教育的本质。可见,追求课堂教学的智慧没有捷径,学习,思考,梳理,提升,这样,才能“熟生巧,巧生华”。

“读书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本质的内容读,要挑重点读,要反复读,直到读化掉为止,化作自己的骨肉与血脉……”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背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细节。我想,正是老师把《标准》读到了自己的骨子里,内心里,才能这样一口气娓娓道来吧。

相比而言,我读书一贯随性,不求甚解,好似浮光掠影,读起来很快,读完后往往还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久变淡忘了。后来,慢慢养成了读后记录的习惯,算是给自己的阅读留下了一点痕迹。但是,我自思,从来没有什么书曾经读到过“化掉”,那该是一种怎样的读书境界?

“宝剑锋从磨砺出。”读《张老师和他的弟子们》,更使我们明白,只有沉静下心,坚守课堂,执着学习,不断思考,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

 
 
 
Re:宝剑锋从磨砺出——读《张兴
[ 2007-12-12 19:26:00 | By: YL666888(游客) ]
 
YL666888(游客)梅花香自苦寒来。

得好多汗水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